网络舆论介入须有边界
(资料图)
原标题:网络舆论介入须有边界
女子在地铁上怀疑被人偷拍,要求查看手机后并没有发现证据,却仍将“怀疑对象”发到网上,引起激烈讨论。沸沸扬扬的广州“地铁偷拍乌龙”事件,并没有随着女子道歉、双方和解而平息。舆论喧嚣中,觉得女子道歉不真诚的有之,“扒”出其个人信息的有之,给所在学校及实习单位施加压力的有之,某些言论已呈现网暴倾向。
当下,网络成为人们寻求关注、维护权益的一条重要渠道,客观的事实陈述就显得格外重要。偷拍是全社会深恶痛绝之事,反偷拍是正当的权益维护。但是,伸张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是事实和真相。在这一事件中,被怀疑对象自证清白后,仍给他贴上性骚扰者的标签“挂”上网,就脱离了维权范畴。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不能漠视甚至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原本只是一次误会,因为无视他人权益,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随意揣测,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网络发言,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基于事实的维权表达,才立得住、站得稳。无论是谁,如果不顾事实,试图通过“有看点”的内容博眼球、带节奏,很可能会被反噬。就眼下来看,涉事女子付出的代价已经不小。虽然已经道歉,但并未平息众怒。有人高呼该女生是新闻学院学生,是“知法犯法”,必须开除学籍;有人拿女生的党员身份说事,认为必须开除其党籍……一些过度的情绪发泄,令错误言行的责任与后果被无限扩大,超出“有限惩罚”的文明尺度,同样不是一个正常舆论场该有的样子。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亮相。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后果。这一事件再次让我们看到,网络是一把威力巨大的双刃剑,如果不能冷静、理智地使用,哪怕出于“伸张正义”“维护权益”的初衷,也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一个人犯了错,要接受什么样的处罚,应当在规则的框架内合理合法地解决,而不是交由网络舆论来随意判断。舆论强烈的介入冲动须有边界,如果任由其肆意蔓延,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裹挟,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既需要有关部门与平台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也离不开每个人的维系和坚持。理性探讨、有度参与、就事论事,守护好言论表达的责任与边界,才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网上家园。(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