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温暖龙江 向“零”而行助力“双碳”
黑龙江网迅(记者 韩俏)冬季无需供暖设备,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有效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日前,黑龙江省鸿盛建筑科学研究院打造的寒地乡村零碳新民居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资料图】
寒地乡村零碳新民居项目外观
据黑龙江省鸿盛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翟洪远介绍,该项目是将装配式建筑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日光“光储”集热供暖技术、地道风新风技术、廉价清洁能源补温技术等有机结合,取消了传统的冬季供暖方式,项目将对推动龙江冰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寒地乡村零碳新民居项目附近,时而有阵阵桂花香从不远处的楼里飘来,楼内四季如春,温暖浸润着每一朵盛放的鲜花,这里依旧看不到越冬的供暖设备。
既有公共建筑“零碳”改造项目
黑龙江省鸿盛建筑科学研究院总设计师、黑龙江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林国海正在工作
“这个三层小楼看似平常,其实内有乾坤,是既有公共建筑‘零碳’改造项目。我们将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日光‘光储’集热供暖技术、新风和排风热回收技术、廉价清洁能源补温技术等有机结合,实现了取消市政热网集中供暖。即使户外处于零下30摄氏度时,室内也能达到20摄氏度,住起来非常舒服。”翟洪远介绍,此项目对提高零碳科技含量、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寒地“零碳”建筑、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助推的重要作用。
同样实现超低能耗的还有装配式非补温日光温室项目、装配式非补温日光生态猪舍项目、既有大型工业建筑超低能耗改造项目、装配式钢管束现浇混凝土结构零碳民用建筑项目等。
翟洪远举例说,“与住房不同,温室大棚对于光照及夜间保温要求极高。我们进行自主研发,依托装配式空腔聚苯模块现浇混凝土结构复合墙体,配置双层钢拱架和双层棚膜系统、内置保温被系统,又与自动除雪系统、自动融霜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蚊蝇遮挡系统、种植土壤加热系统、后墙蓄热系统、信息化自控系统等有机结合,冬季无需人工供暖,即可实现寒温带反季节果菜种植。”
黑龙江省鸿盛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翟洪远正在介绍装配式非补温日光温室的功能
装配式非补温日光温室和装配式非补温日光生态猪舍建造技术的地方标准预计2023年下半年对外发布实施。标准的出台,可为乡村菜农和中小生猪养殖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等自留地,从事高附加值的反季节果菜种植和生猪精细化生态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在这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背后是黑龙江省鸿盛建筑科学研究院总设计师、黑龙江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林国海带领团队日复一日的攻坚克难、砥志研思。在基本建设行业一线工作50余年的林国海通过国外考察、国内调研,接触到了世界先进的节能环保建筑理念,他下定决心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房屋节能体系,并于2004年成立了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一直致力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寒地装配式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生态建筑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取消寒地建筑在采暖和制冷方面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开拓了新领域和新赛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解法。
装配式钢管束现浇混凝土结构零碳民用建筑项目
装配式非补温日光生态猪舍项目外观
截至目前,林国海已将自主研发的300余项国内和国际专利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全部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主编了国家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和省市自治区地方标准四十余部,通过专利技术实施许可的方式,在全国创立了60余座工业化制造建筑部品的产业基地。
既有大型工业建筑超低能耗改造项目
然而,林国海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荣誉中止步不前,他常说学习和创新能使人变的更年轻,科研人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写在标准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风口到来,在黑龙江省鼓励加快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发展的政策助推下,林国海在零碳建筑赛道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他介绍,“零碳建筑建造技术,就是碳排放量接近零的建筑,这种建筑能实现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够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
建筑节能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十分突出,零碳建筑领域方兴未艾。对于未来,林国海信心满满,“我们省发展‘零碳建筑’技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各项利好政策支持、健全的标准体系、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龙江将有望实现由建筑能源消耗大省向建筑碳汇输出大省的跨越式转型升级。零碳建筑技术的发展将让更多在龙江投资兴业的企业受益、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为龙江高质量发展筑起绿色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