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和技术一直“杠”下去|全球聚看点
原标题: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深圳市技能菁英”(引题)
(资料图)
他要和技术一直“杠”下去(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通讯员 蒙春梅
在富士康广东深圳园区生产车间,面对眼前的大型设备,朱海涛熟练地拨动开关、扭动按钮,专注的目光中,透露出自信。
凭着一股不服输、不言败的韧劲,朱海涛从流水线作业员蜕变为技术大拿。如今,身为富士康深圳园区D事业群AP5机加厂支援课设备组组长的他,被认定为龙华区骨干技能人才,同时获得“龙华区十大工匠”最佳人气工匠荣誉称号,还被评为“深圳市技能菁英”。
85后朱海涛出生于河南周口的一户农家。2006年,为了早日帮家里减轻负担,中专毕业的朱海涛进入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工作。因干活利索,他在装配车间流水线呆了不到10个月,便调到生技课做生技员,两年内就晋升两级。随着企业战略调整,已经是生技代组长的朱海涛又加入D事业群AP5机加厂,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员。
在生技这一行干了六七年的老将,来到机加厂后却成了部门的“菜鸟”。“设备组技术员需要和工业机器人打交道,而我对编程设计一窍不通。”朱海涛直言。为此,他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像小学生一样从零开始学习,熟悉每一个指令。
2015年4月,朱海涛第一次进行机器人上下料编程设计实战,就发生了机器人撞机事件。在师傅们的多次指导下,才解决好机器人上下料异常问题。此后,朱海涛啃起了各类自动化设备的指令手册,并保存到手机上,下班回到宿舍继续下工夫研究。一有机会,就在设备上进行编程实操练习,千方百计学习、借鉴同事们的优秀编程案例。
2016年10月,厂里接到一笔新机种订单,其中,粘贴小泡棉的生产工序需要由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朱海涛全身心地投入这一专案。他反复定位并编写程式、验证调试,经常泡在车间不肯走。一个月后,这道工序成功导入自动化,生产效率由手动每人每小时225PCS提升为自动每人每小时480PCS,良率则由98.2%提高至99.8%。
为了提高产能,厂里从兄弟单位接收了5套雅马哈四轴工业机器人,并把调试重任交给了朱海涛。他花了几天时间研究设备说明书、琢磨各种指令,又上网找到厂商电话,多次咨询工程师技术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摸索、试验,半个月时间,朱海涛前后修改了十多版程式,终于让机器人正常运行起来。
技术过硬的朱海涛成为机加厂的“门面担当”,也被不少人称为“朱大拿”。
2018年,厂长张浩收到深圳技能大赛赛事信息时,立即组建起包括朱海涛在内的双人小组,报名参加机床上下料项目的团体赛。
“全力以赴拼一把,一切皆有可能。”抱着这一信念,首次参加技能大赛的朱海涛全力以赴。在参加脱产培训时,现场只有两套设备,选手却有20多人。为争取更多机会熟悉比赛设备,他和队员利用中午的一个半小时,别人午休,他们则轮班吃饭、实操。晚上回到公司后,还会复盘当天的收获与不足,商讨对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海涛和吴传鸽一举拿下团体赛一等奖,同时获得“深圳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工作之余,朱海涛还和各种证书“杠”上了。 除了考取大专、本科学历证书外,他还拿下了电工操作证、电工中级证、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中级及高级证、自动化安装调试工、深圳市专项职业能力工业互联网设备接入安装调试工等技能资格证。
“技多不压身,我业余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朱海涛认为,有志者自会笃行不怠,未来他将继续和自动化技术“杠”下去。